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广西崇左“石山精灵”——白头叶猴(图)-ag九游会登录
摘要: 2020年12月19日,在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白头叶猴(资料照片)。
2020年12月19日,在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白头叶猴(资料照片)。新华社发(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提供)
新华社南宁12月19日电 题:广西崇左:为“石山精灵”构建绿色家园
新华社记者陈一帆、王悦阳
时下,广西崇左市江州区板利乡寒意渐浓。喀斯特石山连绵不绝,成片的甘蔗林环抱其间,绿意掩映的山林里,偶尔可见一两个猴洞。这里是“石山精灵”的栖息乐园。
2020年12月19日,在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白头叶猴(资料照片)。新华社发(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提供)
“石山精灵”又名白头叶猴,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,种群数量稀少,主要分布在崇左市左江和明江之间不足200平方公里的喀斯特石山地区。
60岁的板利乡那弄上屯村民梁美术自小与山林为伍,对“石山精灵”的存在早已习以为常。“经常能在山里看见白头叶猴觅食、饮水或者嬉戏。”梁美术说。但在上世纪80年代初,由于毁林开垦、偷猎等行为,白头叶猴栖息地遭到破坏,种群数量一度锐减至300多只。
“那时候山光秃秃的,有时候还能看到捕兽夹。”梁美术说,入冬时,一些村民还会放火烧山,就为了来年长出新草喂牛。
如何在确保白头叶猴及其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,保障群众利益不受损害?多年来,崇左市加快修复和改善白头叶猴栖息环境,走出一条生态受保护、群众得实惠的双赢路子。2005年,广西崇左白头叶猴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,2012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。
2020年12月19日,在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白头叶猴(资料照片)。新华社发(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提供)
保护区管理中心主任吴坚宝介绍,为筑牢保护屏障,近年来崇左市在保护区建成4个管理站、7个管护点,完善界碑、界桩、标识标牌等保护宣传设施,并将各区域管护责任落实到专职人员身上;同时将远程监控、红外相机等信息化手段与人工巡护相结合,全天候、全方位跟踪监测白头叶猴。
“为形成监管合力,崇左市于2017年发文明确保护区涉及的市、县、乡、村、屯五级以及林业、生态环境、自然资源等8个部门监管责任,构建五级共管机制。”吴坚宝说,近年来经各级各部门协同配合,保护区内违法违规问题明显减少。
为保障保护区周边群众利益,当地党委政府鼓励群众发展甘蔗种植等产业,提高群众收入;同时,通过落实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,让群众从保护中受益,更加支持生态保护工作。
“在保护区外围还建成了国家4a级白头叶猴生态旅游区。群众不但能通过租让土地的形式获得租金收入,还能在旅游区就近工作。”吴坚宝说。
2020年12月19日,在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白头叶猴(资料照片)。新华社发(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提供)
记者采访看到,在那弄下屯,当地建有科普宣教室、观猴亭、科普长廊等基础设施;在扶绥县山圩镇渠楠屯,当地成立了接待户联盟、青年志愿巡护队,还有村民当导游介绍白头叶猴的故事。
梁美术在保护区担任护林员已有10年,他定期上山巡护监测猴群情况,监控偷猎、焚烧、伐木等违法违规行为,多年来见证着保护区的变化。“山林绿起来了,猴群数量增加了,群众得到实惠,生态保护意识也提高了。”梁美术说。
经过多年努力,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,白头叶猴种群数量逐年增长。最新数据显示,白头叶猴种群数量现已增长至130多群1200多只。
2020年12月19日,在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白头叶猴(资料照片)。新华社发(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提供)
白头叶猴喜欢“占山为家”。但由于历史原因,农田和道路将一座座石山隔离成“孤岛”,造成栖息地破碎化严重、基因交流不畅等问题,而试图穿越公路拓展领地的白头叶猴,时常面临被车辆碰撞的危险。
针对这些情况,保护区大力实施白头叶猴栖息地恢复工程、饮水工程、生态廊道建设工程,在板利片区猴群穿行路段架设了一条桥梁式生态廊道,在岜盆片区一片经济林间开辟了“树廊道”,并种植了白头叶猴喜食的树木,设置饮水点,吸引猴群通行,在缓解白头叶猴食源短缺、旱季饮水难等问题的同时,提高栖息地连通性,促进种群交往。
在那弄下屯附近,记者看到为白头叶猴打造的“生命通道”已经架通。当初听说要在屯里建一条生态廊道,村民主动让出土地用以廊道建设。“这是在给我们的后代做榜样。希望他们能自觉保护白头叶猴,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。”村民王伟龙说。
责任编辑:cmstop
(原标题:广西崇左:为“石山精灵”构建绿色家园)